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二百八十二章 神秘国度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梁晓秀认为约旦是一个神秘国家,主要是因为这里有两个景点:佩特拉古城和死海。死海是世界陆地最低点;而佩特拉古城是世界第七大奇迹。此外,约旦作为穆斯林国家,国民恪守伊斯兰教,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有一种神秘感。

    她从未来过穆斯林国家,正好借这个机会看看这个神秘的国家。

    约旦哈希姆王国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北部,面积9.6188万平方公里,人口480万,多为阿拉伯人。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,通用英语。多信奉伊斯兰教。他们到达约旦后,梁晓秀发现伊斯兰教在约旦的影响巨大,似乎早已成为阿拉伯人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。

    首都安曼是西亚的一座古老山城,人口160万。不知为什么原因,在安曼旅游的亚洲游客以日本人居多,他们成群结队,走在安曼的大街小巷上,十分扎眼。梁晓秀和宋福禄经常被人视为日本人。

    约旦气候炎热,夏季白天气温高达摄氏50度,根本无法在大街上行走。安曼古色古香,不时能看到绿树成荫的景色。大街上过往的行人,男士头上包着紅色格子的阿拉伯头巾;女士则是几乎清一色的伊斯兰式女性打扮,—头絲巾、身穿拖地的黑色长裙。约旦人的长相轮廓分明,男士英俊,女士漂亮。他们的表情安详,思维敏捷,性格开朗,易于沟通。

    约旦人是中东人中最能闯荡的民族,由于语言相通,许多人到阿联酋、沙特、科威特、阿曼等海湾国家谋生创业,打下了一片天地。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状况普通好于印度人、巴基斯坦人、斯里兰卡人;他们擅长与外界打交道,富有进取心和开阔的视野;在阿拉伯国家,由于他们语言相同,又信奉同一宗教,因而更容易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。

    安曼是一个山城,市内的道路起伏不平,一会儿上坡,一会儿下坡,弯弯曲曲。市内的建筑物都不高,大多是五层楼以下的建筑,很少能看到高楼大厦。在一个又一个山坡上建造的淡鹅黃色的建筑物,在刺眼的艳阳照射下,十分耀眼。

    安曼的出租车大多是日本车,价格合理,服务态度很好,没有坑蒙拐骗的现象。

    他们租了一辆车,在市内转了两天。司机是约旦人,叫阿卜杜拉,每天车费120欧元。阿卜杜拉是一个素质很好的司机兼导游,他对给他们提供了很大帮助。

    据他说,伊斯兰教在约旦有至高无上的地位: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,对约旦民族的社会发展、政治结构、经济形态、文化风尚、伦理道德、生活方式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重要影响。如今,伊斯兰教被定为约旦的国教,所有教徒都共同恪守古老的教义,即宇宙间只有一个主宰——“安拉”。

    从公元7世纪开始,阿拉伯穆斯林就从海上和陆地到达世界各地做贸易,他们把伊斯兰教也传播到所到之处。伊斯兰教复兴前,约旦人主要信仰原始宗教;后来穆罕默德复兴了伊斯兰教,领导阿拉伯的社会变革运动,最终统一了阿拉伯半岛。至此,伊斯兰教在约旦就有了合法、神圣的地位。

    宗教在约旦是一个敏感的话题,外来人不得随意和当地人讨论伊斯兰教,更不能表现出对伊斯兰教不屑一顾的样子。如果外来人一旦触犯了伊斯兰教的这个“底线”,那么在约旦就会惹上大麻烦。

    司机阿卜杜拉主动和他们谈伊斯兰教,让梁晓秀感到很意外。

    第三天,司机开车带他们游览佩特拉古城。

    佩特拉是约旦南部的一座历史古城,距首都安曼约260公里,车程三小时。佩特拉古城隐没于死海和阿克巴湾之间的山峡中,是约旦南部沙漠中的神秘古城之一,也是约旦最负盛名的古迹区之一,1985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。佩特拉位于干燥的海拔1000米的高山上,古城几乎是在岩石上雕刻而建成的。古时这里是重要的商路中心。1812年以来陆续发现许多古迹,大都雕刻在一条深谷的岩壁上;古城一经发现,便成为约旦旅游业最重要的观光景点,曾轰动世界,有世界奇观之称。

    佩特拉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,所有的建筑都是在玫瑰色的山岩上开凿而成,因此也称玫瑰城。这里曾是纳巴泰王国的首都,易守难攻、水源丰富,处于东西方商贸通道,当时非常强盛。古城先后被罗马、拜占庭、伊斯兰帝国统治,因此在古城留下了各种风格的建筑遗迹。公元1000年左右,十字军东征占领佩特拉并作为防御的要塞。

    公元2世纪初,佩特拉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政区,至今仍保留了一些罗马时期的建筑遗存。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,佩特拉的土著居民在岩石上雕凿了很多建筑物,逐渐形成一座风格独特的“石头城”。当地岩石多为褐红色,这种色彩在朝霞和夕阳的映照下尤为迷人,漂亮。佩特拉的地理位置极其隐秘,一般人难以察觉。佩特拉古城是怎样消失的,至今仍是一团谜。人们只知道在公元2、3世纪罗马帝国全盛时期,佩特拉曾一度是罗马东部省城的重镇,但它后来长期衰落的原因却没有科学的考证。

    从12世纪开始佩特拉古城荒废,渐渐从人们的视线消失。人们甚至遗忘了这里还有一座历史古城。

    欧洲人历来长于探险。佩特拉古城也是欧洲探险家最先发现的。重新发现佩特拉的过程,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。

    19世纪初,处于穆斯林世界的佩特拉与西方世界完全隔绝。由于战乱,除了阿拉伯沙漠中的游牧民族贝都因人外,几乎没有外人涉足此地。任何西方人对它的接近都将引来杀身之祸。1806年,一名德国学者曾试图溜进佩特拉而惨遭杀害。但是欧洲探险家并没有放弃对佩特拉的好奇心。

    1812年,一位叫约翰?贝克哈特的年轻瑞士探险家,热衷于对阿拉伯文明的研究,他身为“非洲内陆地区研究促进协会”成员,奉命前往非洲研究尼日尔河的源头。他热衷于探险,精心准备了旅行计划,由于要穿越西亚的阿拉伯世界,他学会了如何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,并掌握了阿拉伯语,他在叙利亚和约旦完善了他的伊斯兰教知识。贝克哈特的研究、探险工作给他提供了一次绝佳的机会,在从大马士革去开罗的途中,他听说一个被瓦迪穆萨群山保护的历史古城曾遭到毁灭性破坏。于是他萌发了寻找这座古城的念头。他知道当地的贝都因人从未见过欧洲人,他们对任何陌生人都抱着猜疑和敌意,为了不招致他们的惊觉与怀疑,他必须制订周密、详细的探险计划。他要寻找的古城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佩特拉古城。他打定主意,不找到这座古城,死不罢休。他乔装打扮,扮成阿拉伯人,蓄了长须,改名为埃布拉罕?依布?阿布杜拉。由于他会讲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,又有丰富的伊斯兰教知识,贝都因人误认为他是伊斯兰教的学者,没有引起怀疑。他雇了一个当地向导带他去亚伦墓。他的计划进展顺利,来到了佩特拉:走过狭长、险峻的西克峡谷,他看到了惊人的古城景观就在眼前,但他不露声色,匆匆巡看了法老宝库和厄恩墓,立即断定眼前的城市就是传闻中的佩特拉古城。这个惊人的发现让他激动万分,但他未敢久留,只呆了一天就离开了佩特拉。他是第一个证实传说中的佩特拉还存在的西方人。

    这一天是1812年8月22日。

    这位探险家第一次揭开了闪烁着奇光异彩的“石头城”的神秘。佩特拉主要参观景点包括赛格小道,卡兹涅陵墓,陵墓群,古罗马剧场,女儿宫和博物馆。

    约旦政府非常重视佩特拉的文物古迹保护工作,把它列为全国重点旅游区。1981年,侯赛因国王颁布法令,将约旦通讯社命名为“佩特拉通讯社”,从而使这个湮没了2000年的人类文化珍品名扬四海。

    20世纪,佩特拉成为约旦的旅游胜地,同时也成了考古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。首批当代考古队考察了佩特拉的石雕墓地和庙宇,研究者们确定佩特拉建筑融入了埃及、叙利亚、美索不达米亚、希腊以及罗马的建筑风格,展示出一个多国文化交流中心的城市风貌。

    通往佩特拉的必经之路是一个叫西克的山峡,深约200英尺。

    他们走到这个山峡时,觉得这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神秘感。200多年前,探险家约翰?贝克哈特就是从这里进入佩特拉古城的。如今他们又在同一条路上行走,在领略古城的风采。这条天然通道蜿蜒深入,直达山腰的岸石要塞。西克山峡漆黑一片,回声荡荡,可是一转过这令人毛骨悚然的山峡,他们看到了另一番景观,世上最令人惊叹的建筑就呈现在眼前:高130英尺,宽100英尺,高耸的柱子,装点着比真人还大的塑像,整座建筑完全由坚固的岩石雕凿而成。当年探险家看到这个建筑一定非常震惊。这座建筑叫卡兹尼,它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其色彩,由于整座建筑雕凿在沙石壁里,在阳光照耀下,粉色、红色、桔色以及深红色层次生动鲜明,衬着黄、白、紫三色条纹,闪闪烁烁,神奇无比。过了卡兹尼,西克峡霍然开阔,伸向另一个很宽的大峡谷。在这个峡谷中有一座隐没于此的城市建筑群:悬崖绝壁环抱,形成天然城墙;壁上两处断口,形成这狭窄山谷中进出谷区的天然通道。

    峡谷四周山壁雕凿有更多的建筑物。有些建筑十分简陋,面积不大;有些建筑则庞大精致,有台梯,塑像,壮观的入口,多层柱式前廊,所有这一切都雕筑在红色和粉色的岩壁里。这些建筑群是已消失的纳巴泰民族的墓地和寺庙。看着这些古迹,不免把人带到遥远的古代场景。

    追溯历史,佩特拉的建造者纳巴泰人在现代人的眼中,始终是一个充满了迷一样的民族。他们好像在一夜之间控制了阿拉伯半岛到地中海间的重要商路,一夜之间建起了佩特拉。鼎盛时期,纳巴泰王国的疆域从大马士革一直延伸到红海地区,但他们却始终将都城定在群山环绕、易守难攻的佩特拉。之后他们似乎一夜之间又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中。在这一点上,纳巴泰文明很像印加文明,来去匆匆,神秘无比。据说印加文明的消失,主要是因为西班牙探险家带去的疾病导致的。而纳巴泰人败于罗马人后,一下子无影无踪,连一点线索都未留下,只有一整座石城让现代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去考证,但又似乎找不到有力的证据。

    佩特拉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,确实名副其实。梁晓秀认为,在佩特拉停留一天,就是感受古老文化的一天,是非常值得留念的一天。

    从佩特拉古城出来后,他们让司机阿卜杜拉找一家有约旦特色的餐馆。古城附近的街边就有许多餐馆,他们选了一家卫生条件较好的餐馆,坐下来开始点菜。他们要了两份阿拉伯餐主食,即阿拉伯烤饼,里面混合了各种海鲜的炒米饭。据司机说,那就是正宗的阿拉伯餐的主食。司机自己点了一份叫Matchbous的五香羊肉饭。刚开始他用刀叉吃饭,不一会儿他便直接用手抓着吃起来,完全是阿拉伯人吃饭的方式。

    宋福禄问司机,阿拉伯饮食最有名的菜是什么。

    司机说,阿拉伯的特色菜叫Ghuzi,就是烤整只羔羊。烤羊时用大米混合坚果作为底料垫底。那道菜非常好吃,一般阿拉伯人接待贵宾时才会上那道菜。

    宋福禄又说,约旦人的菜肴使用的调料非常多,他搞不清都是一些什么调料。

    司机介绍了几种特色调料:Hoummus,这是一种正宗的阿拉伯酱,由豌豆和芝麻磨粉调制而成,香浓可口,一般都抹在阿拉伯大饼上吃。此外还有Tabbouleh,这是由切碎的香菜、薄荷和粉碎的小麦拌成的调料。Wara Enab是用树叶包裹着米饭的食物。Koussa Mahshi是填充了肉馅的小胡瓜。

    梁晓秀看司机很健谈,便说如果他不介意,她想问他几个问题。

    司机警惕地问:“什么问题?”

    “阿拉伯人在历史上以经商著称,就是说很会做买卖,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