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二十四节 瓜分世界(4)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小全装,实际上是精简过的装备,一般在五十斤以下,是为南方宋人专门设计打造的。北方的燕军,标准步人甲依然是六十斤的全身甲。

    于是源氏武士,就是手舞武士刀,身披造型夸张,色彩鲜艳的大铠跟东洲铁浮屠作战。那些大铠,大多是竹甲,木甲,甚至是纸甲。而且倭国人还不善于马战,骑兵战术落后。

    这导致,从海外招募雇佣兵的平氏家族,甚至都没有引入大炮,就用冷兵器战术,摧毁了源氏反叛。最后残酷的清洗了源氏家族,还吞并了东北部支持源氏的土豪藤原家族,控制了这里的金矿。

    源平争霸后,平氏恢复了统治。这一次平氏子弟,不再是控制倭国重要地方的令制国,而是日本所有六十六个令制国,全都控制在了手里,只有源氏子弟能出任令制国守护。形成了平氏政权的封建制度。天皇成为平氏的傀儡,只起到祭祀作用。

    平氏自然继续把持海贸,倭国对外贸易,只能是平氏商船或者跟平氏关系密切的宋国朱氏家族经营。

    政治上,平氏继续跟中国友好,不管是燕国还是宋国,平氏都遣使纳贡。平清盛这个倭国人眼中的魔鬼,却是一个十足的中国文化脑残粉。将所谓的中国风物大量引入倭国,上到书籍,下到日用品,大量进口。让倭国虽然一直是一个贸易逆差国,却能始终引入先进的文化和技术。

    到了大燕灭宋之时,日本虽然封建化严重,掌握在一个个平氏子弟手中,并且各个宗枝之间也有冲突,但在一些沿海地方,已经初选了纺织业、桑蚕业中心,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进程。

    除了高丽、倭国这种政治经济上严重依附于中原的小国外,还有一些政治上并没有依附关系的大国,最大的当然是印度的黑女真王朝。

    黑女真王朝,是完颜亮在统治呼罗珊和波斯的基础上,用了二十年持续不断的南下征战,才在北印度建立起来的新王朝。统治着印度河和恒河流域,拥有发达的棉纺织工业。棉纺织品大规模向中国出口的同时,还几乎垄断中国本土棉布印染的染料来源。中国棉布技术是从印度引进的,印染技术虽然有本地的,但一些染料无法自给自足,印度有成熟的植物染料种植技术,因此靛蓝等染料,中国本土生产不足的情况下,还大量从印度进口。

    黑女真王朝统治的北印度和波斯,都是生产大国,一直是大燕帝国在印度洋、波斯湾一带贸易的主要对象。在印度,控制着印度河口的信德基地,恒河口的港口,在波斯,霍尔木兹岛和巴士拉有中国岛和中国城的名字。

    从伽色尼帝国开始,这一带的政权就跟燕国势力友好,互相之间主要是贸易关系。燕国商人对别人内政不感兴趣,也没有谋求特权的文化,这是中国商人文化跟欧洲文化的不同。欧洲商人很长时间并不是他们后来宣扬的自由,而是跟垄断、专利挂钩。欧洲古代商人势力往往都是依靠封建主给予的垄断权力来发财的,他们称之为专利权,有各种各样的专利权,从经营某项物产,比如捕鱼的专利权,到垄断区域贸易的专利权,东印度公司就是这种专利权文化发展到最后的巅峰产物。

    中国商人也会向权贵寻租,但往往不是为了换取垄断权,更多是一种花钱买平安,是给你钱,你别管我,让我干就行,而不是给你钱,你别让别人干,只让我干才行。

    相对弱势的中国商人集团,很难跟政权级的势力冲突。哪怕他们背后站着一个强大的国家,他们也习惯花钱买平安。一方面跟印度、波斯贸易取得了巨大好处,另一方面,他们其实也给了统治这里的统治阶层很多额外的好处。

    政治上的联系,主要是欧洲势力侵入印度后,黑女真王朝无法抵挡之后的选择。印度南方的朱罗帝国,则长期跟大燕帝国关系不睦,而是跟宋国关系密切。英国人入侵后,他们抵挡不住,宋国又靠不住,他们投靠了东洲汉国。

    大燕帝国跟宋汉争霸的中心,最后就落在了印度洋地区。双方都有长期盟友,也有边缘盟友。

    宋汉联盟跟法国结盟,支持法国在北印度的扩张,大燕帝国则跟英国结盟,支持英国打击朱罗帝国。

    两大阵营在印度洋的争霸,引发了第二次大规模战争。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